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微企业贷款

来源:代办银行转账回执单制作公司 浏览:2 时间:08-13

⑴ 2020年政府能帮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流动资金吗

目前政府是不会为任何贷款提供担保措施的,属于违规行为。

⑵ 两会进行时系列二:谁能干就让谁干,2020政府工作报告给出定心丸

2020全国两会时刻举世瞩目,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水滴汽车APP注意到,就汽车及大交通、大出行行业而言,虽然与往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直接涉及到的关键词并不多,但在这个特殊之年特殊企盼的关键时刻,报告中所涉及到的利好政策无疑成为中国汽车人心中的定心丸。
首先出现的涉及大交通、大出行产业关键词是“公共交通”。报告在“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部分中提到,“……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直接提到汽车行业相关关键词则是“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部分,报告指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此外,报告中所涉及的能够提振汽车及大交通、大出行产业的政策举措还有很多,比如在“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部分中便明确提到,“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同样在这一部分中,“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的表述也为汽车业核心技术突破鼓足了干劲儿。报告中明确表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而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部分中,报告也为走向全球的中国汽车业提振了信心,“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水滴汽车APP还注意到,此前汽车圈热议的金融扶持政策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了明确说法,“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报告中特别之处的一组数字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40%。”
文/祁佳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国家现在对小微企业贷款有什么政策

经常看电视拨给赈灾的粮食被贪污了,真正需要的老百姓一粒米也见不到,现在也是,国家补贴小微企业的贷款一毛钱也没见到。

⑷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新一重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

▲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 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⑸ 央行行长易纲专访释放六大信号!提到了数字人民币、货币政策

5月26日,央行官网发布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期间就重点问题接受《金融时报》《中国金融》记者采访全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采访内容释放六大政策信号:
经济数据转好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安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为-6.8%,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有待加大。
易纲认为,目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4月份制造业PMI为50.8,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易纲称。
易纲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根据央行数据,去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同期社融增速为10.7%。业界有时也用M2或者社融除以GDP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而M2和GDP增速目标高于去年,宏观杠杆率会阶段性上升。
五方面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工具的具体内容。
易纲解读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包括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信用债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公司信用债净融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PPN)净融资规模2.2万亿,今年增加1万亿的目标意味着净融资规模将达到3.2万亿。今年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发行利率也走低,增加信用债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根据Wind数据,2019年全年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048亿,其发行主体主要是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易纲提出的目标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亿。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金融风险关注银行风险,疫情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发布《金融稳定报告(2019)》披露了时间表:2018年边制订攻坚战行动方案,边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已实现良好开局;2019年承上启下,全面、纵深推进各项任务部署;2020年是攻坚战收官之年,力争从基本完成风险治标逐步向治本过渡,完成攻坚战的既定任务。
易纲认为,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在各类风险中,易纲重点关注银行风险。易纲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具体来看,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弱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第一季度,城商行利润同比下降1.2%,农商行利润同比仅增长1.9%,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7%和9.4%。
资本充足率方面,第一季度,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同比仅上升0.01个百分点,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更是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而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分别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比例同比分别上升0.57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下降0.07个百分点。
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快。第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同比分别下降29.37个百分点和6.74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则上升了7.71个百分点。
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央行的政策利率能直接传导至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于2020年3月1日如期启动,并将于今年8月完成。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增强。央行数据显示,4月的1年期LPR品种报3.85%,相比改革前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46BP;5年期以上LPR品种报4.65%,相比改革前下降了25BP。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2020年3月,一般贷款利率为5.48%,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了62BP。
易纲认为,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
易纲指出,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数字人民币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易纲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他表示,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
易纲表示,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
这一目标增速相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不过,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任务超额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五大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万亿元,相比上年末增长53.1%。
一直以来,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结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而信用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完全担保,银行凭着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誉的了解发放贷款,能够帮助诚信经营的企业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下为央行网站披露的专访全文: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您怎么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
易纲: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病,已经影响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人数超过540万,并仍在扩散。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失业人数大幅增长。特别是二季度,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重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投资、消费、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尽管境外疫情形势及其影响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内需市场广阔,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记者: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纷纷采取了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看效果如何?下一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主要考虑是什么?
易纲:为对冲疫情影响,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了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加大总量逆周期调节,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量上,我们通过3次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投放流动性,坚定支持我国金融市场在春节后2月3日如期开市,坚决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价格上,我们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行,并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结构上,我们根据疫情形势,精准施策,积极运用3000亿元专项优惠再贷款、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6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优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等。
政策配合上,我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对于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还本付息期限,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综合举措,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大部分经济指标下滑的情况下,货币信贷逆势增长。1-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2万亿元,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1.1%和12%,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有力的逆周期调节。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年末高2个百分点。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24%,比上年12月下降0.77个百分点。4月末在金融机构有贷款余额的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我们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记者: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凸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尽力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请问央行在落实这一要求方面有哪些举措?
易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化、精准化,缩短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提高企业融资的“直达性”。
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防疫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也就是支持保供。截至5月23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支持银行向700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近2800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专项再贷款是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在抗疫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放之前有严格流程,发放之中有台账制度,发放之后有审计部门的核查,对违规发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了专款专用。
二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1.5万亿元,加大对有序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融资支持。截至5月21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共4720亿元,共支持企业(含农户)57万户。专用额度政策设计是市场化的普惠金融机制,兼顾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中小银行的保本运营,对银企双方都是可持续的。
三是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30日,金融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了延期。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大货币政策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和精准度:
一是延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即对于2020年底前到期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2020年底前存续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应付利息,还本付息日期最长可延至2021年3月31日。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于普惠小微贷款实行应延尽延。
二是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三是改进政府性担保机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弱化盈利考核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用于小微企业应急转贷、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
四是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支持小微企业。支持金融机构2020年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3000亿元,专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五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对复工复产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带动产业链恢复运转。推动及时支付条例加快落地,加大核心企业账款清欠。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督促核心企业账款确权,推动应收账款更多使用权责清晰的商业汇票。
记者:今年是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两年多的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有哪些防范措施?
易纲: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委具体要求,金融部门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影子银行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治理,重点高风险金融集团平稳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涉众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总体看,目前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
但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一定下迁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需引起关注。2020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0亿元,主要源于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
同时,若国际疫情形势长期化,全球经济增长受损日益严重,境外金融市场动荡可能仍会蔓延,对我国市场造成冲击,并给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带来不确定性。
下一步,我们会在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按照中央既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人民银行将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处理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突出压实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的责任。一旦出现重大金融风险,相关股东和债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损失,严厉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等行为。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下一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考虑?
易纲: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要素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改革之一,目标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放开贷款和存款利率管制,2019年8月人民银行启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LPR与市场资金供求相关性明显增强。比如,2020年5月发布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5%和4.65%,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分别累计下降0.4个和0.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二是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增强。2020年5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35.3%,是LPR改革前的近4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被打破。
三是有效促进了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4月份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81%,较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0.51个百分点,5月份预计继续下降。
四是LPR改革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贷款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动力随之下降。实际上,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记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金融部门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目前开放举措的落地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和步伐?今年在金融开放领域还有哪些新举措?
易纲:近年来,金融部门集中宣布了40多条对内对外自主开放措施。目前,这些措施落地进展良好,绝大多数措施已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落地。
一是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资股东资质限制不断放宽。
二是企业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已给予外资国民待遇,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深化,配套的会计、税收和交易制度不断完善。
三是疫情并未打乱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节奏。近期,万事达卡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的筹备申请已获批,惠誉成为继标普之后第二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评级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实现对其在华合资证券公司的控股,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这些开放措施着眼于提供开放、包容、充分竞争的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金融部门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推动金融监管的能力、强度与金融对外开放相互适应、齐头并进。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内对外自主开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全部切实落地,吸引更多外资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统一的准入标准,推动系统化、制度化开放。
三是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尊重契约,保护产权,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机制,将更多的事前审批改为事中事后监管。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强化竞争制度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将扩大开放与加强监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中国央行很早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目前测试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正式发行?
易纲: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记者: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央行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做好“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易纲: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相结合,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组织、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抓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强化扶贫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是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推动金融支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金融支持。
三是促进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信贷资产质量尤其是扶贫小额信贷的监测,及时提示预警,防止出现“因贷致贫”。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支付、征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巩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五是做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能力,系统总结宣传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开展2020年后续政策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⑹ 2020年内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首先,宏观调控方面着重强调稳就业,并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稳就业成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是政策重点支持群体,报告提出要: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六月到期的抗疫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延长到年底,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延缓到明年,预计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2019年为2万亿,超出市场预期);

进一步降成本:从工商业电价、宽带和专线资费、国有房产租金等方面降低中小企业经营压力;

强化金融支持:积极利用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首贷和无还本续贷,并提出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进一步要求银行让利,提出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2019年年底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2020年新增有望达到1.28万亿以上。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图表: 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

资料来源:Wind资讯、广发证券财富管理部

其次,报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内需、脱贫攻坚、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

深化改革▼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要素市场配置化改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土地审批权下放等),提升国企改革成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是政策支持重点),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扩大内需▼

在海外疫情每日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内需尤为重要,报告提出要推动消费回升,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符合市场预期;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比去年增加2万个,略微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产业支持政策更加明确,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网络,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消费需求。

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相比417政治局会议,重提“因城施策”,边际超出预期),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支持湖北发展政策,提高生态治理成效,保障能源安全等。

脱贫攻坚,对外开放和社会事业改革。▼

报告中提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硬任务,抓好农业生产和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特别是要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反映出疫情冲击下农民工就业难度加大,需要重点政策支持。

对外开放方面,海外疫情冲击下外需冲击较大,促进外贸基本稳定是工作重点,中美摩擦下积极利用外资更为重要,“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仍然是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的重要指导。社会事业改革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底线,此次疫情冲击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将是下一阶段民生事业建设重点,教育公平、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工作仍将继续推进。

此外,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人大也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将进一步完善“一国两制”整体框架,但中美摩擦背景下可能引起一定资本市场冲击。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峰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1010019)

⑺ 2020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新能源 代表委员谏言发展关键点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汽车行业发展,重点提及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凸显了其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今年参与两会的众多汽车界代表和委员们也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从产业集群、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方面提出议案和提案,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与高效发展。
关键词一: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十余年的规划和培育,销量已达百万级规模,市场规模和保有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看来,外资品牌汽车进入中国促使行业竞争加快,而我国各企业间技术、资源协同有待提高。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使用、售后、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也不够成熟。
为此,曾庆洪提议,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同,提高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竞争力。同时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并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的机遇,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发展。
据了解,作为全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此前,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化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区域布局,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如今,随着前期布局的多个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优势。
关键词二:加大氢燃料电池科研投入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绿色出行理念被不断普及,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达到了零排放,但在车辆完成充电的过程中依然会造成燃料消耗和相应的污染问题。
当新能源汽车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环保时,氢燃料电池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焦虑。氢气被认为是当前最丰富的清洁能源,不仅易于储存和运输,作为汽车燃料被使用时,能够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也被看作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本届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也指出,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相结合,可为交通运输和电力等行业提供高效清洁的电能和热能,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载体作用。
但她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基础研究、核心材料、关键部件、制造工艺和集成控制等方面还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氢能产业链、标准和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她建议政府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产化;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完善标准法规建设,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制定;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制定长期稳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建议已不是王凤英首次关注氢能源领域,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王凤英就呼吁加强氢能源基础设施尤其是加氢站的建设发展,理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链,推动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三:政策扶持还需继续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已连续两年产销突破百万关口,但2019年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终因补贴退坡,遭遇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春节效应以及疫情的影响,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此前,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也呼吁国家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产业做政策支持。
在本次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方运舟和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等均在新能源政策方面建言献策。
方运舟指出,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行业技术更新快,产品无规模效应,利润微薄甚至亏损;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品牌溢价能力不足,二手车残值率低;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下滑消费疲软等。
为此,他建议,国家研究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包括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放开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延长国补政策退坡时间,加快资金结算;给予金融、税费及资金支持;给予新能源企业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等。
此外,尹同跃也指出,“双积分”管理办法规定新能源正积分不可结转,在新起草的修正案中,拟规定NEV正积分可结转,但设置了仅可结转三年,每次结转按50%扣减积分数量和可结转的前置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对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
为此,他建议,取消对NEV正积分结转的相关条件限制,以提高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重型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福庚,也呼吁加快发布新版“双积分”政策,通过机制优化提高积分交易价值,承接补贴政策退坡乃至完全退出后的发展动力,加快促进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加快里程达标企业国补资金的审核和清算频次,提前发放企业国补资金,缓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现金流压力,减轻当前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关键词四:鼓励发展小型电动车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初期,小型电动车获得了井喷式增长,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A00级和A0级电动车的市场份额达87%,但从2016年起,这一占比数字开始呈现波动下滑,2016年-2018年其市场份额分别为61%、76%、65%。
而根据新能源补贴政策,2018年续驶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产品补贴被取消,2019年版补贴政策将里程门槛提升至250公里。而现行的政策中,补贴更是再度提升至300公里,小型电动车的发展被诸多束缚,追求长续航也成为车企的目标。
对此,王凤英指出,在新的历史阶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即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持续平稳向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社会进步,在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她认为,小型电动车技术、品质不断提升,经济环保的优点更符合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镇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购买能力。其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王凤英建议,以降低能耗、资源节约为导向,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助力整个产业持续平稳向上,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社会进步。针对目前小型电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她表示应尽快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并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同时,应当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其也被看作是缓解能源压力与改善大气污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加速传统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实现途径。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新能源市场在经历了市场培育阶段后,还将迎来新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正在建设中的中小微企业国家有扶持政策和贷款政策吗

有的,你可以到官方网站查查,国家现在对中小微企业都有扶持的优惠政策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86 2319 3432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